- 芬雷朱集选煤厂跟淮南矿业集团是什么关系,招的是正式工,还是临时工,还是合同工啊,朱集选煤厂待遇怎么样?
- 大同历史有哪些名人?
- 西夏被灭亡后,原来的西夏人有在元朝出仕做官的吗?
跟矿务局没关系,是私人承包的,里面也有给买四金的,好像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金、工伤金吧。
好像是矿务局底下不少几个矿的选煤厂都有芬雷
公司,招的不是正式工,
现在只有矿务局直接招的或当兵转业的是正式工、扣五金、待遇也好。
谢邀。
提到大同,你会想到什么?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煤。
的确,如果说山西是中国的煤海,那大同就是煤海中最重要的那座岛屿。
也因此,大同被称为我国的“煤都”。
但其实,大同是一座非常有文化底蕴的城市。
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王朝的京师,辽朝、金朝的陪都,如此重要的地位,自然就让这里产生了很多的名人。
先说说皇帝。
北魏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定都大同,从此,北魏太宗明元皇帝拓跋嗣、北魏世祖太武皇帝拓跋焘、北魏高宗文成皇帝拓跋濬、北魏显祖献文皇帝拓跋弘、北魏高祖孝文皇帝元宏等5位皇帝,都在大同出生。
其中,元宏是最特殊的一位。
最有名的应该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和佘老太君了吧。拓跋宏作为皇帝被记载的比较多,这里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佘太君。
因为杨家将戏曲故事的传播,佘太君这个人物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在戏曲舞台上,佘太君智勇绝伦,与杨业在七星庙成就姻缘;杨业遭奸臣迫害,战死沙场。佘太君不畏权势、为夫伸冤。其后掌管天波杨府,统领杨门虎将,成为大宋擎天之柱。在杨宗保战死沙场后,佘太君甚至以百岁高龄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戏曲故事激励忠义、荡气回肠,佘太君俨然一副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形象。戏曲终究为后人创作,然则历史上是否果有佘太君其人?
历来的文史学家,都将佘太君的人物原型,指向了府州折氏,佘太君即折太君,是为永安军节度使折德扆之女。折氏是个世代大家,女子众多,所嫁女子,只要其丈夫或子孙,官职达到一定级别,即可享受各种封赠。如笔者在前文关于折氏婚姻的论述中所列,折氏女婿中,官职达到知州一级及以上者,即有5人。而如果折氏外甥官职也达到这个标准,则作为母亲的折氏女子,即可享受郡君太夫人的封赠,即这些折氏女子均可被称作“折太君”。但有一位更加像戏曲中的佘太君。她是“张折氏”。
张折氏生活在北宋中晚期,是皇城使、宁州刺史、管勾麟府路军马公事张构的母亲,封号“崇仁县太君”,亦可称“折太君”。府州人张岊,因为在庆历元年(1041)保卫府州的战役中战功卓著,获得升迁,府州张氏,从此在政治上崛起。“张氏世家府州,县曰府谷,邦乡素号巨族,后世子孙各以功名奋立取美仕、建奇勋,或统帅方面而总兵权,或列镇要藩而安民社,任军政、在城寨者不可胜数。自国家兴师以来,一切兵机计划之谋、边防便宜之务,悉付张氏昆季。由是疆场绥静、羌戎慑伏,外饵跳梁之患,内宽吁食之忧”。《张括墓志》中的这段话,道出了府州张氏家族的兴盛。张岊的儿子张世范,娶妻折氏。张世范以东头供奉官的职衔,为延州绥德城兵马都监,与夏人作战,战死沙场。其子张构,因晓勇善战,军功卓著,官至宁州刺史、管勾麟府路军马公事。建中靖国元年(1101),张构去世,时50岁,这位守寡多年的折太君,年龄当在70岁左右。
大同作为北魏帝都,辽金陪都,九边重镇,历史地位不容小觑,但客观的说,古代大同走出的名人确实不多,甚至与他的隔壁朔州市相比都相差悬殊。就我所知历史上大同的著名人物主要有:娄昭君(北齐***),独孤信(三朝国丈),李存孝(五代第一猛将),曹文诏(明末猛将,但此人也有人说是朔州怀仁人,个人倾向于是大同人)。此外北魏从明元帝拓跋嗣到孝文帝的儿子宣武帝元恪都出生在大同。而相比朔州的人才比大同多得多,张辽(五子良将之首),尉迟恭(门神),李克用(后唐太祖),斛律光(落雁都督),尔朱荣(北魏枭雄),贺拔岳(西魏北周的奠基人),麻贵(明朝名将),王家屏(内阁首辅)等。
将军是一个地方的名人,也是当地的骄傲,今天介绍几位山西大同籍的***髙级将领,与友友们分享,他们是:
△张 瑞,山西省大同市人,***中将。1943年3月出生,1961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历任第二炮兵装备技术部副部长、第二炮兵装备部部长、第二炮兵副司令员等职务。1995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2001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
△刘治忠(1941-19***.11.25),山西大同人,曾任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1994年晋升少将军衔。
△顾德欣,山西省大同市人,***少将。1946年5月出生,1965-1***0年就读于山西大学,1***9-1982年,先后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和外交学院研究生院。1982年入伍,国防大学国际关系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法学会军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理事等社会职务。
由于资料不全,没有配照片,欢迎友友们补充。
西夏被灭亡后,原来的西夏人有在元朝出仕做官的吗?
没有,西夏保义二年(1227年),夏末帝李睍(xian)投降蒙古汗国,成吉思汗此时已死,但密不发丧,以免西夏反悔。李睍投降后,窝阔台大汗按照成吉思汗遗嘱将其杀掉,西夏皇族乃至党项全族也被灭族,少数幸存者不得不与其他民族间错杂居,从而渐渐为汉族、藏族、蒙古族、***等族所同化。
没有,元朝对西夏施行的是种族灭绝政策,这种灭绝不仅是肉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因为元朝没有给西夏建史,这样就会让一个曾经出现过的朝代从精神上彻底消失,我想元朝对西夏如此,不可能也不会给西夏人做官的机会,即便肯给,西夏都是骁勇彪悍之士,也不肯去元朝做官吧。
公元1227年六月,西夏末代皇帝李睍率领文武百官投降蒙古。而蒙古军队却遵从成吉思汗的遗嘱将李睍及其西夏的所有官员全部杀掉,并冲进西夏国都兴庆府开展报复性杀戮。兴庆府中的大部分的党项贵族被屠戮殆尽,全族灭亡,只有少数的党项人逃过此劫。但为了生存他们被迫四处逃亡,隐姓埋名,甚至改服易制。
西夏作为一个独立的***灭亡了,党项族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但是,原来的西夏人却有很多在元朝出仕做官。不但在地方,甚至在中央,这些西夏人身居要津,为元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察罕
察罕的父亲叫曲也怯律,夏末时任甘州守将。因为是庶出,不遭嫡母待见,便被赶出家门,后来被成吉思汗收养。
公元1125年六月,成吉思汗率军攻打甘州,察罕劝说其父投降。但是被副将阿绰为首的36将察觉,不但杀死了曲也怯律全家和蒙古使者,而且率军奋勇抵抗、死守甘州。破城后,成吉思汗本想惯例性地屠城,但被察罕极力劝阻,仅仅处死了拼死抵抗的36将。
也是因为察罕的力谏,蒙古军队并没有对兴庆府进行毁灭性的屠城。
《元史》记载,察罕“勇武过人”。在随蒙古军队征西、征宋、征金的战争中,屡立战功。元宪宗即位后,察罕官拜都元帅兼领尚书省事。死后,被赠推忠开济翊运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河南王。
察罕的长子木华黎曾随军征伐南宋,但死在了两军阵前。死后赠推诚宣力功臣、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上国,追封梁国公。
有,自然有。网络上一直有一个很荒谬的说法在流传,说西夏被亡国灭种***殆尽,其实不然,虽然西夏国这个国家灭亡了,西夏的民族并没有消失,这个民族的很多人才都活跃在蒙古元朝的大舞台上。
西夏在元朝叫唐兀,就是当初生活在西夏境内的所有民族,包括党项、回鹘、吐蕃等各族人都被称为唐兀人,或者河西人。某简单举例几个时代在元朝出仕做官的家族。
李惟忠是夏国最后一任废太子李德任的儿子,在西夏亡国后,李德任殉国,七岁的李惟忠也一心求死,被合撒儿赏识收养,之后从移相哥经略中原有军功。死后追封腾国公,谥号忠襄。其子李恒。
李恒字德卿,号长白,是李惟忠第四子。任职益都、淄州路新军万户,福建、江西等处宣慰使,蒙古汉军都元帅等等,封腾国公,主要战绩就是攻宋,征占城、交趾,在战场中毒箭不治而死,谥号武愍。其子李世安【散木得】、李世雄【囊加真】、李世显【逊都歹】,均世袭万户担任***,人称贤帅、贤守。
李世安诸子李屺【字伯瞻,薛彻干】、李屿【薛彻秃】、李岩、李嵘均有名,特别是李伯瞻,善书画,能词曲,被称为词林英杰。
察罕的父亲曲也怯律是夏国甘州守将,察罕因为不容于嫡母流落在外,被铁木真收养,在铁木真攻甘州的时候,察罕劝降其父,不想被甘州副将阿绰杀掉抵抗蒙军,铁木真亲临甘州攻下城后要屠城,是察罕劝谏只杀了阿绰等36将,甘州得保。
察罕征金伐宋都有军功,死后追封河南王,谥号武宣。其子木华黎,孙塔出都在伐宋之战中有军功。
察罕的哥哥曲也怯祖是夏国的进士第一,也出仕蒙古,从征回鹘,官达鲁花赤,其子阿波古、孙子亦力撒合、立智立威均在元史有传,亦力撒合任职御史中丞曾经弹劾过太不华、阿合马的儿子忽辛、杨琏真伽等人的不法事,还有从征乃颜的战绩。立智立威治理四川湖广有大德,封宁夏郡公,谥号忠惠。
肯定没有。讲一下西夏的历史就知道了。简单点:党项本是青藏高原的民族,被吐谷浑欺负后投奔唐朝,唐朝赐予他们新的土地。唐末黄巢起义时,党项坚决的站到唐朝一边出兵勤王,后受到唐僖宗的封赏。到了宋朝,李继迁带领党项建立了割据***,到他孙子李元昊时正式称帝。后来就磕磕绊绊的发展了近200年。最后,党项人碰上了野蛮的蒙古人,在抵抗后投降了蒙古,却被蒙古人杀戮殆尽,党项就被灭族了。据最新论证,有一小股的党项人逃回了青藏高原,这就是“木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