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天镇本地招聘

大同历史有哪些名人?古人是如何求雨的?大同历史有哪些名人?谢邀。提到大同,你会想到什么?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煤。(图片来源网络,侵删)的确,如果说山西是中国... 显示全部
  1. 大同历史有哪些名人?
  2. 古人是如何求雨的?

大同历史有哪些名人?

谢邀。

提到大同,你会想到什么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煤。

山西天镇本地招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的确,如果山西中国的煤海,那大同就是煤海中最重要的那座岛屿。

也因此,大同被称为我国的“煤都”。

但其实,大同是一座非常有文化底蕴的城市

山西天镇本地招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王朝的京师,辽朝、金朝的陪都,如此重要的地位,自然就让这里产生了很多的名人。

先说说皇帝。

北魏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定都大同,从此,北魏太宗明元皇帝拓跋嗣、北魏世祖太武皇帝拓跋焘、北魏高宗文成皇帝拓跋濬、北魏显祖献文皇帝拓跋弘、北魏高祖孝文皇帝元宏等5位皇帝,都在大同出生。

山西天镇本地招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中,元宏是最特殊的一位。

大同作为北魏帝都,辽金陪都,九边重镇,历史地位不容小觑,但客观的说,古代大同走出的名人确实不多,甚至与他的隔壁朔州市相比都相差悬殊。就我所知历史上大同的著名人物主要有:娄昭君(北齐***),独孤信(三朝国丈),李存孝(五代第一猛将),曹文诏(明末猛将,但此人也有人说是朔州怀仁人,个人倾向于是大同人)。此外北魏从明元帝拓跋嗣到孝文帝的儿子宣武帝元恪都出生在大同。而相比朔州的人才比大同多得多,张辽(五子良将之首),尉迟恭(门神),李克用(后唐太祖),斛律光(落雁都督),尔朱荣(北魏枭雄),贺拔岳(西魏北周的奠基人),麻贵(明朝名将),王家屏(内阁首辅)等。

将军是一个地方的名人,也是当地的骄傲,今天介绍几位山西大同籍的***髙级将领,与友友们分享,他们是:

△张 瑞,山西省大同市人,***中将。1943年3月出生,1961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历任第二炮兵装备技术部副部长、第二炮兵装备部部长、第二炮兵副司令员等职务。1995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2001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

△刘治忠(1941-19***.11.25),山西大同人,曾任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1994年晋升少将军衔。

△顾德欣,山西省大同市人,***少将。1946年5月出生,1965-1***0年就读于山西大学,1***9-1982年,先后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和外交学院研究生院。1982年入伍,国防大学国际关系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法学会军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理事等社会职务。

由于资料不全,没有配照片,欢迎友友们补充。

最有名的应该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和佘老太君了吧。拓跋宏作为皇帝被记载的比较多,这里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佘太君。
因为杨家将戏曲故事的传播,佘太君这个人物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在戏曲舞台上,佘太君智勇绝伦,与杨业在七星庙成就姻缘;杨业遭奸臣迫害,战死沙场。佘太君不畏权势、为夫伸冤。其后掌管天波杨府,统领杨门虎将,成为大宋擎天之柱。在杨宗保战死沙场后,佘太君甚至以百岁高龄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戏曲故事激励忠义、荡气回肠,佘太君俨然一副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形象。戏曲终究为后人创作,然则历史上是否果有佘太君其人?

历来的文史学家,都将佘太君的人物原型,指向了府州折氏,佘太君即折太君,是为永安军节度使折德扆之女。折氏是个世代大家,女子众多,所嫁女子,只要其丈夫或子孙,官职达到一定级别,即可享受各种封赠。如笔者在前文关于折氏婚姻的论述中所列,折氏女婿中,官职达到知州一级及以上者,即有5人。而如果折氏外甥官职也达到这个标准,则作为母亲的折氏女子,即可享受郡君太夫人的封赠,即这些折氏女子均可被称作“折太君”。但有一位更加像戏曲中的佘太君。她是“张折氏”。

张折氏生活在北宋中晚期,是皇城使、宁州刺史、管勾麟府路军马公事张构的母亲,封号“崇仁县太君”,亦可称“折太君”。府州人张岊,因为在庆历元年(1041)保卫府州的战役中战功卓著,获得升迁,府州张氏,从此在政治上崛起。“张氏世家府州,县曰府谷,邦乡素号巨族,后世子孙各以功名奋立取美仕、建奇勋,或统帅方面而总兵权,或列镇要藩而安民社,任军政、在城寨者不可胜数。自国家兴师以来,一切兵机计划之谋、边防便宜之务,悉付张氏昆季。由是疆场绥静、羌戎慑伏,外饵跳梁之患,内宽吁食之忧”。《张括墓志》中的这段话,道出了府州张氏家族的兴盛。张岊的儿子张世范,娶妻折氏。张世范以东头供奉官的职衔,为延州绥德城兵马都监,与夏人作战,战死沙场。其子张构,因晓勇善战,军功卓著,官至宁州刺史、管勾麟府路军马公事。建中靖国元年(1101),张构去世,时50岁,这位守寡多年的折太君,年龄当在70岁左右

古人是如何求雨的?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命令徐达和常遇春率领大军北伐,一路上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元惠宗因痢疾死在应昌府,终年五十一岁。其子爱犹识理达腊继位后北逃,史称元昭宗。元嗣君北逃后,其子买的里八剌和五万多部众被明军俘虏。

当时天下大旱,百姓叫苦不迭。一般来说,古代百姓遇到这种情况,都会拿出猪羊等物品,祭拜龙王和河神,祈求他们早日降雨。太祖皇帝眼看百姓受苦,心里头不是滋味,于是决定斋戒。他命令后宫嫔妃全部亲自下厨做饭,皇太子诸王也一律必须在斋所吃饭,不得在外面花天酒地。谁要是触犯了斋戒的禁令,一定严惩不贷。

按理说,皇帝亲自带头斋戒已属不易,也算诚心了,但是朱元璋觉得不够,还要亲自祷告上苍。

六月一日,太祖皇帝穿着草屦,一身素服,带着文武百官,一路步行到山川坛(即现在的北京先农坛),亲自祈求上苍,希望早日降雨。祷告结束后,他也不着急回宫,竟然就在原地露宿,一住就是三天,回来后又继续吃斋。可惜上苍似乎不买朱元璋的账,就是不降一滴雨。

朱元璋一看情况不妙,只能继续加码,以表诚意。次日(就是四号),他又下令犒赏全军将士,大赦天下,释放了许多囚犯,还命有关部门四处寻访精通经术懂得治国之道的人才,问问他们该如何是好。

太祖皇帝一口气做了那么多动作之后,老天爷还真被他的真诚所感动了。史书上记载,五日,磅礴大雨,百姓们无不喜出望外。这老天爷也真是又意思,要么不下雨,要么就一次下个够。

求雨可是中国的传统技术之一。在商朝的时候,主要通过跳舞来求雨。

在殷墟的卜辞中,有记载:乎舞,有从雨?

还有:贞,我舞,雨?

还有:王舞,允雨。

可见,商王都亲自下场跳舞来求雨。

到了周朝的时候,跳舞依然是重要手段,这种舞叫“皇舞”,跳舞的会戴鸟毛,跳的时候还会大声呼号,也称为雩舞。当然还有求雨辞。

《诗经·云汉》就保存了一段 :……旱既大甚,蕴隆虫虫。不殄禋祀,自郊徂宫。上下奠瘗,靡神不宗。后稷不克,上帝不临。耗斁下土,宁丁我梗旱既大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周余黎民,靡有孑遗。昊天上帝,则不我遗。胡不相畏?先祖于摧……

那时候,已经开始使用龙这样的道具。

而到了汉朝,董仲舒研发出天人感应术,求雨的方式更加理论化,夹杂上了阴阳术,比如求雨的时候,城市的南门必须关闭,北门开放。因为南为阳,北为阴,火为阳,水为阴。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ortgageadvicearticles.com/post/6476.html

huangp1489 2024-08-19 05:29 0

回答数 0 浏览数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