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威为什么会传位给义子柴荣,他没有侄子吗?
- 刚考了初中教师编,同学叫去他们私立学校月薪10k,该怎么选?
五代残唐梁唐晋汉周,后周是最后一个。五代国祚都不长。这其中最可惜最不幸就是后周了。开国皇帝太祖郭威无后,义子柴荣登基死后被赵匡胤篡位。二世而亡。应该说,如果郭威有子,也不至于如此凄惨。郭威寒微,大头兵出身。逐步成为一方节度使。
后汉是刘知远在公元947灭后晋所建。定国号为汉史称后汉,定都于汴梁(开封)。刘知远在位不过十个月就驾崩了。刘知远大儿子叫刘知训在二十六岁去世,万般无奈之下,刘知远立次子刘承佑为开封府尹(太子)有道是知子莫若父。刘知远显然知道刘承佑不是一个有为之君,所以在临终前给刘承佑安排了四个辅政大臣。首席辅政大臣杨邠,官拜枢密使、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史弘肇,官居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领归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是宰相。主管首都防卫。郭威,官居官拜枢密使,掌管全国的兵权,是后汉最高军事长官。王建,户部尚书。管经济
应该说,杨邠,史弘肇,郭威,王建。都是忠贞之事,他们对后汉和刘承佑可谓忠心耿耿。三位辅政大臣各有班底,各自也有特点,杨邠史弘肇二人最大缺点就是贪财。而郭威却是忠厚秉正,王建是个滑头。就在刘承佑登基当年。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相继拥兵造反,企图一举灭掉后汉,好打土豪分田地。既然有人造反。刘承祐命郭威率兵出征。郭威率兵至河中讨伐李守贞。郭威能征善战,兵法大家,硬是把李守贞打的自焚而死。永兴赵思绾、凤翔王景崇相继归降,随后郭威北伐契丹,以军功进封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兼枢密使,河北诸州实际上都在郭威控制之下。
就在郭威在外的时候,汴京发生重大兵变。十八岁的刘承佑登基后,一直都想实际掌控权力,但三位辅政大臣像三座大山一样压他的喘不过气来,于是刘承佑找到了苏逢吉,两个二百五经过一番商议,准备大干一票,诛杀三个辅政大臣,公元950年,杨邠,史弘肇,王章一早上朝。还没来得起讲话,一队武士提刀入殿, 把三个位高权重的辅政大臣人头当场砍下。刘承佑随即下旨,将杨邠,史弘肇,王章三人的三族***的干干净净。由于郭威领兵在外,所以逃过一劫。
在京中郭威嫡系王殷立即派人告知郭威、郭威见事情紧急,伪作诏书,宣称刘承祐令郭威诛杀诸将,致使群情激愤,推举郭威起兵讨伐,拥立郭威为帝。第一次“黄袍加身”。此事给当时给一个军官留下深刻印象,这个军官叫赵匡胤。
刘承祐见郭威起兵造反,便派兵抵御。但派出身去的人要么不是郭威对手,要么就是投降郭威,不过几日郭威就率兵渡河兵临汴梁城下,刘承祐情急之下,就把郭威在京的家眷全部斩杀。他命令将郭威家族的所有成员推上刑场,这里包括郭威两个成年儿子,三个女儿,甚至还有在襁褓中的儿子。以及柴荣三个成年的儿子。(“婴孺无免者。”)
后汉军在七里坡被郭威击败,刘承祐在出逃途中被杀。公元951郭威带兵入京,郭威正式称帝,国号大周,定都汴京,史称后周。郭威由于儿子都被杀,也无侄子,所以收柴荣为子(实际是柴荣应该叫郭荣)。后立柴荣为开封府尹(太子)。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柴荣是郭威的养子而非义子,一字之差,差别可是很大的。郭威为什么要传位给养子柴荣,这其中的原因还真不少。
后汉隐帝猜忌功臣,郭威愤而起兵,隐帝将郭威二子、三侄全部诛杀,郭家绝嗣
(后汉隐帝诛杀郭威二子、三侄,郭氏绝嗣)
后周太祖郭威有两个儿子,分别是剡王郭侗和杞王郭信,如果不出意外,郭威在建立后周后,继位的必定是他这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当皇帝怎么也轮不到养子柴荣。可是,郭威这两个儿子偏偏早于郭威便被后汉隐帝刘承祐***,而且完全因为是替自己的父亲背锅而枉死。
郭威是拥立后汉高祖刘知远称帝的有功之臣,被升戳为枢密副使、检校司徒,成为统帅大军的将相。后汉高祖刘知远在位不到两年即驾崩,郭威与大臣苏逢吉同受顾命,拥立刘承祐为帝,是为后汉隐帝,郭威官拜枢密使,掌管全国的兵权。可是刘承祐即位后,对包括郭威在内的有功大臣极为猜忌,他原本就非常忌惮功臣掌权,为了不愿受制于以郭威、苏逢吉为首的顾命大臣们,刘承祐大开杀戒,将太祖生前的亲近重臣史弘肇、杨邠、王章等全部***。当时郭威正担任天雄军节度使、邺都留守,并不在京中,因此得以逃过这一次对功臣的血洗,可是,他虽然幸免于难,他留在东京开封府的家人却几乎全部遇害。
这一场对功臣的大***中,郭威留在东京开封府的家人几乎全部遇害,他在京的全部家属子侄,包括儿子青哥(郭侗)、意哥(郭信),侄子郭守筠、郭奉超、定哥,养子柴荣的儿子宜哥等三人全部被杀。关于此事,《新五代史》卷19便有记载“初,帝举兵于魏,汉以兵围帝第,时张贵妃与诸子青哥、意哥,侄守筠、奉超、定哥,皆被诛。”一日之内,包括自己的两个亲儿子、三个亲侄儿还有养子柴荣三个儿子在内的八个至亲亲人全部被诛杀,得知消息的郭威内心不知道该有多么悲痛,这不仅仅是失去至亲至爱之人的痛苦,还有对郭氏一门男丁灭绝后继无人的家门惨剧的绝望。
郭家几乎被族灭,此等不共戴天之仇郭威誓要以血还血,可是郭威家人惨遭族灭也并非是无端被杀,而是因为郭威以“清君侧”名义于乾祐三年(950年)起兵讨伐隐帝,这才触怒隐帝,大开杀戒屠戮郭威家人。在此后的短短一年时间里,势如破竹的郭威大军便将后汉军打的落花流水,隐帝刘承祐在出逃途中为郭允明所杀。广顺元年(951年)郭威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大周,定都于汴京,史称后周。
先澄清一下,柴荣是郭威的养子,不是义子,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另外柴荣可不是半路出家被郭威收养,也不像别的军阀为了拉拢人心,给个名份,而是柴荣幼小时被姑姑柴氏抱着,嫁给了郭威,买一送一,即收为养子,柴荣在郭家长大,所以郭威与柴氏对于柴荣,既是姑父姑母,又是父母的关系。
柴荣,养子身份登顶皇位,五代第一明君,可惜早逝。
再说一下古代父子间的关系,有儿子、继子、养子、义子四种情况,这是按亲疏关系排列的,儿子就不解释了,如果没儿子,在同血脉中过继子嗣为继子,而养子有养育之恩,也情同父子,养子是能进家谱,并拥有与庶子同等的继承权,义子就要差很多,仅一个名份而已,所以在古代,养子能进家谱,拥有继承权,只是在有儿子和继子情况下,养子要往后站。
图为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后晋、后汉大概形势图。
于是在五代时期,后梁的朱温既有亲儿子,也有养子,都有继承权,朱温选储君,养子也在考虑范围内,结果被儿子一哄而上弄死了,但***如没有儿子呢,养子的地位自然就突出了,柴荣就是这样的。前面说了柴荣是被姑姑抱着嫁给郭威的,当即收为养子,从小跟着郭威习文弄武,视如己出,当时郭威还是下级军官,家庭不富裕,长大后柴荣做起了茶叶生意,赚钱补贴家用。
公元947年,刘知远在山西称帝,郭威有拥立之功,官拜枢密副使,后汉隐帝时,郭威已是枢密使,掌管全国兵权,隐帝慑于郭威的势力,在郭威带兵在外时,密诏将留在开封的郭威一家全***,于是郭威一家只剩下自己和跟在身边从军的柴荣,隐帝还派人去刺杀郭威,于是被迫起兵,后来郭威攻占开封,建立后周***。
图为柴荣墓,其墓前有历代皇帝、名人留下赞颂其功业的石碑数十块。
郭威的父亲郭简是顺州刺史,后来因为兵祸一家子全死了,仅有一王姓夫人带一子逃到王夫人娘家隐居,这一子也就是长大后的郭威,等于说郭威没有兄***侄,为后汉效命,自己老婆儿子被一锅端,仅剩还看得顺眼的养子柴荣,于是柴荣顺理成章的成为皇位继承人,如果给些郭威时间,说不定能诞下自己血脉的儿子,可时间不等人,称帝的第二年郭威就得了“风痹症”,步履艰难,第三年就死了,死前在众人面前传位于晋王柴荣。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因为郭威已经没有像样的传人。
郭威对于婚恋很奇怪。
他的3个嫡妻及1个妾,都是丈夫死后改嫁的寡妇。
也许郭威对于这种***比较感兴趣。
其实郭威女人也不少,成为皇帝以后也有很多妃子,然而他们都没有生育。
郭威虽有3个女儿,但只有2个儿子。
公元950年,郭威起兵造反,后汉隐帝刘承佑命人将郭威留守京师的家族成员全部诛杀,尚在襁褓中的儿子也被处死。郭威推翻后汉,建立后周,但他已经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一个,郭威对柴皇后用情至深,当了皇帝后没有再立后,也没有再生育儿子,特意将皇位传给妻侄柴荣。
郭威有两个亲生儿子,均在战争中被后汉诛杀,他认妻子的侄儿为义子,这个侄儿就是柴荣。郭威另外有五个女儿,长女、次女、三女皆被后汉诛杀,四女寿安公主,下嫁张永德,后封晋国长公主;五女永宁公主,后追封梁国长公主;很显然四女和五女是郭威当了皇帝后生的。郭威无兄弟,因此也没有子侄。
郭威幼时贫苦,父母早亡,全靠姨娘拉扯长大。十八岁时郭威参军,成了泽潞节度使李继韬的亲兵。李继韬被后唐攻灭后,郭威成了后唐庄宗李存勖的亲军"从马直"。柴氏本为唐庄宗的嫔御,庄宗死后,明宗将大批宫人遣散归家,柴氏也在其中。柴氏行至黄河边,遇到郭威,两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妇。郭威好斗,喜欢***,又好喝酒,有时也喜欢打抱不平,柴氏常常规劝郭威,帮助他成长;相爱于贫贱,死别于功成,因此夫妻二人感情极深。
柴荣是柴皇后的侄儿,少时追随姑父郭威作战,军事能力与政务能力十分突出。柴皇后没有生育子女,收养柴荣为儿子,故柴荣又称郭荣,从宗法关系上看,柴荣是郭威的嫡长子,尽管没有血缘关系。郭威十分赏识柴荣的能力,在五代十国那个混乱的年代,血缘关系远没能力重要,传位给养子的情况十分普遍。郭威驾崩后,传位给柴荣,而柴荣凭借他的能力,很快将国家治理得十分兴旺,给赵匡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郭威深爱其妻,在柴氏亡后,不再另娶皇后,一方面为了纪念亡妻,一方面也看到柴荣的确有才,所以把帝位传给了没有血缘关系的妻侄柴荣。这一点在中国历史上是唯一的,历史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周世宗柴荣曾言: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不想天不***年,柴荣称帝五年后,年仅39岁就去世了,他的大业很快由赵匡胤继承,开启了北宋时代。
如果是我,我还是会选公办在编老师。
我先说说我的经历。2002年大学毕业,双向选择到了河北临漳一中,成为高中在编老师,当时月工资800出头,奖金***几乎没有。大学同学叫我回长沙,辞职来到一所高职院校当编外老师,按当时的政策,以后可以逐渐转特聘、合同编、正式编,只有授课费,没有基本工资,一个月1800到2000左右,寒暑假没有。结果后来,政策变了,要入编得研究生学历。2006年到一所民办中专,2007年参加中小学公办在编老师老师,没考上。2008年成功上岸至今在小学。
再说说待遇。私立学校月薪1万,如果没有什么其他***待遇的话,还真不算高。至少在长沙地区不算高,更不要说北上广深了。我们这新入职老师,年到手收入在8-9万的样子,随着工作年限增长、职称升高,收入还会逐年提升。我中级职称10级岗位,年收入11万多点。
最重要的是,体制内更有一种心灵上的安全感。